语言版本
首页 > 天津 > 文艺资讯

文艺资讯

《津门曲坛沧桑录》(一)

 

历史钩沉——介绍张鹤琴先生撰写的《津门曲坛沧桑录》

 

 

  曲艺艺术虽然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在正史中、历史典籍中却鲜有详细记载,真正系统梳理曲艺历史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很多曲艺演员、研究人员纷纷撰写曲艺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精品,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曲艺名宿张鹤琴先生撰写的《津门曲坛沧桑录》。

 

  张鹤琴先生是天津著名曲艺作家,笔名老鹤,上世纪40年代在常宝堃、赵佩茹、陈亚南、陈亚华、秦佩贤、荷花女领衔的“兄弟剧团”中担任编导,“兄弟剧团”中的很多笑剧均出自他的笔下。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天津评剧团、天津市曲艺团担任编导与作者,创作了《林冲发配》《端阳的心》《洪母骂畴》《紫鹃抗命》等新作品。晚年致力于曲艺历史资料的整理与撰写,很多文章发表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和《天津演唱》等书刊杂志上,并且为天津艺术研究所编纂的《天津曲艺志》《天津曲艺史》提供大量图片、文字素材。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津门曲坛沧桑录》是张鹤琴先生发表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上的,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时候对某些内容进行注释,望大家批评指正。

 

 

  《津门曲坛沧桑录》张鹤琴

 

  前言

 

  曲艺,在旧社会叫“拾样杂耍”(注:也写作什样杂耍),包括说、学、逗、唱、耍、变、练、弹奏,无论南北地方小曲、鼓书、杂技、戏法等等,均包括在内。各个曲(技)种源流不一,产生年代与发源地也各有不同。评书、莲花落和某些地方曲调的上溯年代可能久远一些,但大部分是清代乾隆年间,南北时调小曲和打七块板的(如莲花落、数来宝、快板等)并合一起,应时而生的。其时,正当清王朝鼎盛之时,一般旗人子弟,坐享燕乐升平之乐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乃于茶余酒后,聚集一堂,以弹唱说练为消遣。有的为了歌功颂德,祝福邀宠,对演唱节目,有所融合与创新。因之,有些曲种得以产生、改革和发展。同(治)、光(绪)年代,这些纨绔子弟由于长期不事生产,坐吃山空,有曲艺一技之长者,不得不放弃票友生活,而以鬻艺为业。为了引人入胜,又有人先后创演了一些庄谐兼备、唱表俱佳的新节目,曲艺的形式和内容,也更见丰富与充实了。

 

  同时,由于民间文艺如话本、俗曲等曲艺创作不断发展,各地民间艺人到各城镇鬻艺献技,撂地赶场,日渐兴盛。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所演节目也有许多改革与创新。

 

  到本世纪初,以经营书场为业者,为了招徕观客听众,广开门路,争奇斗胜,只要为群众所欢迎,极尽挖掘搜罗之能事,于是北京由票而艺的子弟们,各地原来撂地的民间艺人们,江湖上卖艺的杂技演员们,凡是有一技之长者,都应邀荟集一堂,登上舞台,同台演出。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京津两地,书场林立,艺人名家辈出,备显身手,曾称一时之盛,当时有的曲艺演员好象不来天津镀镀金,就不能成名。故旧日南市的燕乐升平茶园(解放后更名为红旗戏院),可以称为当时曲艺演员的大本营,为成名演员经常演出之处。

 

  到解放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怀曲艺事业的发展,天津市成立了曲艺工作团,“曲艺”这一名称,才被正式确立和固定了下来。到一九六二年,该团一分为二,一是曲艺团,一是杂技团。(注:1951年天津曲艺工作团成立的时候是兄弟剧团的班底,当时很多的杂技演员均在该团,后来很多杂技演员陆续调到各大杂技团体,到62年的时候曲艺团的业务演出中才没有杂技、魔术演出)

 

  从这时起“曲艺”所包括的范畴,又进一步得到明确,与杂技分了家,已不是最初的“拾样杂耍”的旧貌了。

 

  余今浅谈曲艺,惜无书籍记载可资参考,皆系与老一辈艺人们,如刘宝全、金万昌、郭荣山(注:北京八角鼓前辈,与韩永先搭档演出拆唱八角鼓享有盛誉)、王鸿利(注:曲艺老弦师,石岚云、钟贞荣之师,小岚云的师爷,曾经与刘宝全等鼓曲前辈合作)、王贞禄(注:曲艺教育家,林红玉、桑红林、侯月秋、孙书筠等京韵大鼓艺术家均出自他的门下)诸先生闲聊所得。现凭个人回忆,信笔杂记,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希读者指正。

 

  旧日天津的曲艺书场与其组织

  从二、三十年代以至解放前几十年间,随着天津水陆运输、货物集散与商业中心的变迁,市区的扩展与人口聚落、市面繁华地区的推移,各个时期政局与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曲艺书场的兴替与分布也有许多更易与变化。现在根据我的记忆所及,过去曾经先后存在过的曲艺场子有以下三十余所:

 

  南市一带十二所;燕乐升平(南市荣吉大街,今名红旗戏院,俗称西燕乐)、畅春园茶社(南市东兴大街十锦斋二楼)、通海茶楼(南市荣吉大街黄河戏院西)、青莲阁茶社(南市广兴大街华楼北)、玉壶春茶楼(南市广兴大街第一楼对过)、东兴茶楼(南市东兴大街南头)、新声戏院(南市永安大街新化池浴池三楼)、聚华戏院(南市荣业大街,今名劳动剧场)、庆云戏院(南市慎益大街,今名共和戏院)、群英戏院(南市东兴大街)、德庆商场(和平路福仙池楼上)、华林剧院(和平路人民剧场南)。

 

  旧城厢一带八所:福仙茶园(鼓楼北)、北洋茶社(北马路华北戏院),大观楼(东北角天津影院二楼)、义顺茶园(北大关,今改工厂)、志成信茶楼(北大关全华桥旁)、宝和轩茶社(北门外路西坐北)、东来轩茶楼(原鸟市北肉市对过)、山泉茶楼(西南角电车公司北口)。

 

  各大商场及其附近八所:中原游艺场杂耍部(百货公司三楼)、歌舞楼——后改名小梨园(原泰康商场三楼)、新世界茶社——后改名为小广寒(原天祥市场三楼)、天会轩——后改名为天乐茶社(劝业场六楼)、天宫戏院(劝业场四楼)、天华景剧院(劝业场三楼)、新中央戏院(和平区滨江道,今名滨江剧场)、大观园——原名新欣戏院(原天祥市场四楼)。

 

 

  骆玉笙上世纪40年代在小梨园演出剧照伴奏刘文友

 

  此外,还有天宝戏院(河北区金汤大马路,今名民主剧场)、东燕乐(河北区于厂附近)以及新生戏院(河西区下瓦房,今东风剧场)等。

 

  以上固定专演杂耍的园子,为燕乐升平、小梨园、山泉茶楼、志成信茶楼、义顺茶园、大观楼等几家,其余则时演时辍。

 

  此外,还有在夏季短期开设的游园,单设有杂耍一场。如张园(今鞍山道《天津日报》社)、陶园(马场道广东路附近)、大罗天(山西路鞍山道附近)、神仙世界(和平路原胜利公园旧址)、天祥屋顶(天祥市场楼顶)、中国屋顶(中国戏院楼顶)、中原屋顶(今百货大楼楼顶)、“天外天”(劝业场楼顶)等。

 

 

  还有说评书、唱西河大鼓、说相声、唱时调的,不上剧场茶园,则在北城根、三不管(南市)、新三不管(广开)、三角地、鸟市、河北新大路、谦德庄、地道外等地小书场或广场撂地打零钱。这些艺人一天的收入,也不下于在专演的书场里所赚的包银,不过表演与书场有所不同。评书、鼓书多“蔓子活”,整本大套,有头有尾;许多表演,近乎庸俗,以吸引观众。这类场子,解放后逐渐绝迹。

 

  曲艺演出的后台组织者,首先要有几个财东出资,然后由约角人奔走约角,商谈工资待遇。天津熟悉业务的约角人,有王一、疙瘩刘、房四、张小波、王贞禄,桑振奎、陈竹轩、宋小轩、王俊、崇子佑、张五等。最后有一名王十二(王新槐)者(王新槐与常宝堃、赵佩茹、陈亚南、顾存德等义结金兰排行十二,所以曲艺界官称王十二),人称手眼通天,凡京津有名演员,必由其接洽。资方与艺人对他都很信赖。其实他在商谈工资与场次时,两头克扣,从中渔利,双方明知而不言,可见当时这一行道的陋规与恶例。王十二在解放后被定为“曲霸”赶出曲艺界。

 

  这种人的职责待遇,前后台的关系,批账按多少成批,与京剧里的经励科颇相同。但在后台的较比复杂些,还要兼管剧务事,对演员有决定去留之权,发放工资,记考勤,也经其手。有关业务的曲目、每一场演出占用的时间、前后场次的安排,这本来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如前场的曲目不能与后场雷同,各场曲目演来场子火炽还是不受欢迎,这些都要随时注意,由其一人兼顾。至于一些琐碎事项,则使用几个伙计为之照顾,如为艺人打手巾、沏茶递水等。另外还有一个检场人,在台上摆桌椅、鼓架子、演唱使用的大小道具,一场下场,即由其收拾,除更换下场应用道具外,还要司管演员上场。在旧时,全凭他喊一声:“上”!演员就得闻声出场。后来改按电铃,代替其喊。解放前,常有听众烦演节目,只要付与检场人几角钱,就可以作到,但与“点活”不同。如唱大鼓的演员,打完“鼓套子”,须要“铺纲”(术语),就是说几句客气话及报出今天所唱的曲名。这时检场人如事先承允了烦演的曲目,他就在演员背后喊一声,若男演员就叫“某老板”,女演员不论岁数大小都喊“二姑娘”,“有熟主顾烦演您唱一段‘×××’(曲名)”,后再加一句“多辛苦!”演员则欣然接受,并露出得意之色。因此举可导致听众注意,烦演的越多,则越能由此成名,而声誉鹊起。

 

  各场节目的安排,压场的曲种,大多为京韵大鼓,或是相声,也有以魔术作底的。更有加演一出评戏、京戏、文明戏、杂耍演员反串节目和有京剧、拆唱及化装相声的笑剧的。

 

  曲艺演员除在书场演唱外,另外还有时兼应当时达官显宦、富商豪绅的喜寿堂会,由举办堂会的人家选择其夙常欣赏的演员点名约请。一场堂会得需三、四百元不等。有时还应电台之约,演唱代报商业广告的广播节目。也有的在电影院演电影休息时间加演三、四场。

 

  杂耍演员组成的剧团,只有“兄弟剧团”一个。主要成员为常宝堃(小蘑菇)、赵佩茹、佟浩如、陈亚南、陈亚华、荷花女、华畹云、小侠君、杨玉华、方紫苹等。以演反串京剧或化装相声的笑剧为主。演剧之前,仍演个人节目。此剧团从一九三八年起,到一九五一年常宝堃在抗美援朝中牺牲后,即告结束。

 

 

  小蘑菇、赵佩茹、荷花女演出打面缸剧照

  (此为连载之一,待续)

首页
工作动态 丝绸经济带 服务与支持 资讯与观点 人才中心
一带一路官方微信

北京联络处: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6号院5号楼6层602室。   
全国服务热线:010-65087517  邮箱:martin-chen@263.net  官方门户网址:1d1l.tvsky.tv
    ©2013-2021 网上一带一路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北京天空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918号

京ICP证030834号-10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376号    友情链接:新华网